数学
高起点的数学科目为闭卷笔试,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般来说,数学的题目40%为较容易题,50%是中等难度题。所以千万别过早放弃数学,还是有很多基础分可以拿的!
我们在备考时,要尽量抓住基础的内容,多背多练!今天我们来复习一下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
设α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P的坐标是(x,y),它与原点的距离是r(r>0,如图所示),那么角α的六个三角函数定义如下:
正弦函数:sinα=y/r |
余弦函数:cosα=x/r |
正切函数:tanα=y/x |
余切函数:cotα=x/y |
余割函数:secα=r/x |
正割函数:cscα=r/y |
倒数关系:
tanαcotα=1 |
sinαcscα=1 |
cosαsecα=1 |
商数关系:
tanα=sinα/cosα |
Cotα=cosα/sinα |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
1+tan2α=sec2α |
1+cot2α=csc2α |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cot(α+β)=(cotαcotβ-1)/(cotα+cotβ)
cot(α-β)=(cotαcotβ+1)/(cotβ-cotα)
sin2α
=sinαcosα+sinαcosα
=2sinαcosα
=2tanα/(1+tan2α)
cos2α
=cos2α-sin2α
=2cos2α-1
=1-2sin2α
=(1-tan2α)/(1+ta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1)就我所知:asfar as I know,tomy knowledge
(2)在我看来:frommy point of view,in my view/opinion/personal judgment,itseems to me that
(3)关于,就……而言:inreference to,with regard to,inrespect to/of,as to,
as/sofar …is concerned
(4)一般来说:generallyspeaking
(5)概括地说:ingeneral terms
(6)严格地说:strictly speaking
(7)更准确地说:precisely speaking, more specifically speaking
(8)可以肯定地说:It is safe to say that…
(9)我认为:I think/ believe that…
(10)人们认为:Itis believed that…
(11)通常认为:It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12)常言道:Itused to be said that…
(13)众所周知:As is known to all,…;
It is well known to all that…
(14)据说:Itis said that…
(15)据报道:Itis reported that…
(16)有人指出:Itis pointed out that…
(17)有人估计:Itis estimated that…
(18)必须指出:Itmust be pointed out that…
(19)必须承认:Itmust be admitted that…;
we must admit that…
(20)我们必须对…引起注意:
we must pay/attach/draw great attention to…
(1)例如:for example,for instance,such as
(2)以……为例:take…for example
(3)等等:and so on,and so forth,and all,and others,and the like,aswell
(4)同样地:similarly,like wise,in the same way
(5)事实上:infact,ineffect,as a matter of fact
(6)特别是:particularly,inparticular,especially
(7)再者,更重要的是:what’s more,more than that,the most important
(8)此外:more over,further more,in addition,in addition to that,besides
(9)即,也就是说:that is,that is to say,or,namely
(10)换言之:inother words,or,that is
(1) ……的原因有许多:There are many reasons why…
(2) ……的原因如下:The reasons why …are as follows
(3) 我的看法是……:My opinion is that…;From my point of view, …;In my opinion…
(4) 这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The best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is
①首先:first,firstly,in the first place,first of all,to begin with,for one thing
②我的第一点理由是:My first reason is that…
③主要因素是:The main factor is that…
①其次:second, secondly, in the second place,next,then,for another
②一种方法是:Another means of … is to …
③第二种解决方法是:The second solution is that…
第三点:third,thirdly,besides,in addition,in addition to that,furthermore,what is more important…
总结观点
(1) 最后一点:last,lastly,last but not least,finally,in the last place,last of all,shortly,briefly
(2) 简言之:in brief,in short,in summary,to sum up
(3) 总之:in a word,in conclusion,in all,altogether
(4) 因此:so,thus,hence,therefore,consequently,for these reasons
(5) 结果:in consequence,as a result
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突出地体现了---,表达了作者---样的情感。
一、比喻
用乙事物来形象地比方甲事物,甲乙两类事物应是本质相异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运用比喻可以使描景状物形象具体,生动可感。
常见的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几种。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常用比喻词“像、像…一样、好像、如同、似、若、仿佛”等连接。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多用“是、当做、成了”等判断词作比喻词,因而能更直接、形象、深刻地表达本体的内容。
吴伯箫的《菜园小记》中的“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就是比喻中的暗喻。
(3)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代本体,中见多用“是、当做、成了”判断词做比喻词。比如,“祖国的花朵正茁壮成长。”
比喻的答题句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表达了作者---样的情感。
二、比拟
把非人的事物或抽象概念当做人来描绘叙述,把人或抽象概念当做物来描绘叙述,就是比拟。简而言之就是把物比人,把人比物。
(1)拟人:把物当做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行为,使物“人性化”。
如鲁迅的《秋夜》:“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眨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在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作者把天空人格化,似乎天空有“眼”,甚至是“冷眼”和“微笑”,颇带有不屑一顾的神态。
(2)拟物:把甲物按照乙物来描写。把人比作物,借物喻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
如“看着这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夏衍《包身工》)(拟物,“饲养”原用于写动物,现在用来写人了。这就有力地表现了包身工制度下童工的非人地位。)
这样的写法可以渲染气氛,描述更加生动形象,唤起联想,传情达意。
比拟答题句式: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表现了---。
比喻VS比拟
比喻和比拟还是有区别的。比喻重在“喻”,无论本体是否出现,喻体都会出现。剧中也多会出现比喻句中常见的“像···一样,好像”之类的比喻词。本体和喻体之间也会有一定相似性。
举个例子:
“孩子们像祖国的花朵一样正茁壮成长”,“祖国的花朵正茁壮成长”,无论本体“孩子们”是否出现,喻体“祖国的花朵”都是出现的。
比拟重在“拟”,用拟体的特征来描述本体,本体一定会出现,拟体不一定会出现,两者浑然一体。
举个例子:
春天来了,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
(本体“小草”出现了,“钻出来”一般是人才有的动作,而“人”这个拟体并未出现)
(1)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性质。
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表现为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依赖性。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社会意识的产生、变化与发展都根源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
第二,社会意识的内容,无论其具体形式和水平如何,也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第三,社会意识中的阶级属性是对社会存在中阶级关系的反映。
(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
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把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结合起来,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主体” 和“两翼”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二者相互促进。
(1)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以上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有法可依是前提,就是要建立统一、完备、科学的法律体系和制度,及时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规范。
有法必依是核心,就是要保证法律效力的普遍性和有效性。
执法必严是关键,就是要确保严格公正的执法和司法。
违法必究是保障,就是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给予惩处。
(1)依法治国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
(4)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
(5)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背书要从平时做起,千万别堆到考试前再背书!内容太多,到时一看就傻眼了还容易放弃。背书完全可以放在平时进行,每天学习后就把当天需要记忆的内容记下来。
也千万别担心忘记,平时背诵+临考前冲刺集中背,你的记忆会比你想像中牢固。
东莞市华科教育发展研究院下设四大直属部门:广东在职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东莞华科教育培训基地、教育政策分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其中,东莞华科教育培训基地包含教育信息咨询部、教育培训部,通过“学历教育”、“技能培训”、“企业内训”“资格认证”等教育培训形式,在东莞和华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与输送应用型专业学历人才,协助政府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等提升团队建设、人才技能与职业竞争力。
招生地点:东莞市南城区莞太路92号
东莞华科教育培训基地成考招生办
招生热线:0769-88031189
咨询老师:
13712809972霍老师
18029997177卢老师
15625856507吴老师
13825737328薛老师
报名网址:http://www.huake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