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 | 在线报名 | 联系我们

0769-88031189
0769-86211992

欢迎光临东莞市华科教育发展研究院,真诚为您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 > 报考须知 > 【干货分享】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报考须知

【干货分享】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

来源: 点击次数:次 更新时间:2023-12-05 09:36

【干货分享】
政治必背知识点

《毛中特》中24部著作的考点归纳

2024

考研


学习政治的时候一定要学会看重点,要有目的性得看书,不要随便过一遍!冲刺阶段一定要背重点知识点,下面是老师整理的政治中《毛中特》中24部著作的考点归纳,考生们赶快背起来!


01
大革命时期
- 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

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


1.革命的首要问题——分清敌友。


2.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3.资产阶级分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


4.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


5.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


1.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3.分析了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4.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


02
土地革命时期

三、《井冈山斗争》《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1011月)——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1.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的特征。


2.阐述了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探索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新道路


1.阐述了建立红色政权的重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的作用。


2.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3.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


4.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多久”的疑问。


4.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五、《反对本本主义》(1930——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1.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2.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3.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4.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标志着党的独立自主思想的初步形成,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5.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03
抗日战争时期

六、《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


1.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且经过了1924-1927年的革命。


2.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3.敌人的强大。


4.人民军队的弱小。


其中1、2说明了中国人民军队的可能发展和战胜敌人的可能性,3、4说明了战争的持久性。


七、《实践论》《矛盾论》(1937——批判了党内主观主义的错误


1.批判和揭露了党内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


2.深入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3.科学的阐述了党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为抗日战争的到来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八、《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中国革命只能靠武装斗争


1.阐述革命道路和形式,提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2.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


3.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战争进程,确定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


九、《论持久战》(1938


1.分析了中日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关键“敌寡助我多助”。


2.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


3.阐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即要依靠人民来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4.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察,即“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


5.阐明了战略防御理论,应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十、《论新阶段》(1938


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十一、《〈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


1.第一次提出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3.第一次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三个法宝的中心一环。


4.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


5.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对象(帝、封);革命动力(无、农、城、民);革命形式(武装斗争)。


十二、《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和新民主革命两个概念


1.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等问题,强调认清中国国情的重要性。


2.进一步揭示了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要性及建设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


3.提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十三、《新民主主义论》(1940——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


1.中国革命须分两步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2.第一次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革命文化的观点。


3.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政体。


十四、《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


1.毛泽东进一步地从思想问题上总结了过去中国共产党内路线的分歧。


2.分析了广泛存在于党内的非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作风,主要是主观主义的倾向,宗派主义的倾向,和作为这两种倾向的表现形式的党八股。


3.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科学地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


十五、《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1942——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


1.整风运动在全党普遍展开。


2.剖析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


十六、《论联合政府》(1945七大)——中国人民胜利的指南


1.第一次多方面论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在中共的领导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


2.提出中共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3.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揭示事物发展的两种可能性,阐明了实现光明前途的客观依据和条件。


4.从实际出发,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和战斗任务。


5.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由各党各派组成“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6.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04
解放战争时期

十七、《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敌人。


3.土改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十八、《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实现伟大历史性转变的纲领


1.提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恢复和发展生产)和主要途径。


2.阐明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进入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3.运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分析党的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须采取的正确政策。


4.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估计了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阶级斗争的新形势,提醒全党警惕“糖衣炮弹”。务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十九、《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


1.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由之路。


2.指出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


3.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


4.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


05
新中国成立后

二十、《论十大关系》(1956年)——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中心思想。


2.对立统一规律应用于对社会主义现实的分析,提出了十大关系。


经济方面:以农、轻、重发展为序;经济建设放首位,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国防建设;沿海支援内地;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集体、国家、个人的关系三者兼顾。


政治方面: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和非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反对一概排外,反对全盘西化,学习别国长处。


思想文化方面:在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适应了国家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


3.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二十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光辉典范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政治思想:团结——批评——团结;物质利益、分配: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产党与民主党关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2.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的现实意义:①为改革提供理论依据。②为修改宪法提供基本依据。


更多考研报考与调剂资讯,请关注“广东在职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


2024
广东在职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

基地总部地址:广东科技学院(南城校区)

继续教育学院505室


联系电话:0769-88031189


霍老师:13712809972

卢老师:18029997177

职老师:15802025762

薛老师:13825737328

莫老师:18944785476

往期推荐:

MBA管综考前应该做哪些准备?!

2024考研初试时间临近,看看这些考前缓解焦虑的小妙招!

了解这些考研阅卷规则,能多拿10分!

0